您好 欢迎来到超硬材料网  | 免费注册
远发信息: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
手机资讯手机资讯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花岗岩-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三体磨损研究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磨料磨损 , 表面粗糙度|2016-11-21 10:26:18|技术信息|来源 中国超硬材料网
摘要 1.引言:聚合物及其混合物在摩擦设备中的广泛应用使得诸多学者对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机械载荷和磨损率决定了聚合物复合材料在设备中的可适性。磨损可以定义为固体表面材...
 1.引言:
       聚合物及其混合物在摩擦设备中的广泛应用使得诸多学者对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机械载荷和磨损率决定了聚合物复合材料在设备中的可适性。磨损可以定义为固体表面材料的损耗,由接触表面的相对运动所致。磨损的五种主要类型为磨料磨损、粘着磨损、微振磨损、腐蚀磨损和疲劳磨损;其中磨料磨损是五种磨损形式中最为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磨损,占整个磨损类型的63 %。
       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磨料磨损常见发生在土方工程设备、管道、凿岩、矿石破碎机等设备中。该材料强度高、硬度大、耐磨性好、能够根据材料中纤维和基体组份的调整来改变材料性能。常用于轴承、凸轮、砂轮、叶轮、闸、离合器、传动带和齿轮等设备,并收到摩擦载荷作用影响,从而是磨损更加严重。而基体中加入填料则增加了载荷承受容量,降低摩擦系数,改善耐磨性能和热性能。此外,填料还能降低复合物复合材料的耗费成本。
2.实验
2.1材料

       基体材料为LAPOXL-12级的环氧树脂和K-6室温固化剂。按照一定的重量百分比将环氧树脂、花岗岩和碳化硅填料混合。环氧树脂重量百分比不变,通过改变碳化硅填料和花岗岩填料的比例,制备出三种不同组份的复合材料。
2.2三体磨损试验
       根据ASTM G-65在干砂轮/橡胶砂轮磨损试验机上进行三体磨损试验。在旋转橡胶砂轮和试样接触面处进行磨料进给。试验中旋转速度为200 rpm。磨料进给为235±5 g/min。通过失重计算磨损,磨损率(Ks)计算公式如下:

       V是容量损失(m3),L为载荷(N),D为磨削距离(m)。


2.3实验设计
       本研究利用田口法实验设计(DOE)。DOE是在不同因子准级下做实验并同时对多个因子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因子是一个对输出结果有直接影响的变量或参数。准级是对因子数值的设置;如表一所示:


       本研究采用L9阵列设计。试验观察结果转化为S/N比。
3.结果和讨论
       整个实验有9组测试3个因子,如表二所示。利用田口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影响磨损的显著参数如表三所示。


       利用minitab-15软件进行分析以便找到载荷、材料和磨削距离等不同因子的统计显著性。表三可以看出:载荷影响最大、其次是距离,材料影响最小。
3.1主效应和交互作用图


       图二为minitab-15软件产生的主效应图,显示了三个控制因子及其准级对复合材料试样的磨损率的影响。当一个因子的不同准级分别影响响应时,就可以观察到一个主效应。当线条为水平时,没有主效应;线条倾斜时出现主效应。直线越陡峭,主效应对磨损率的量级就越大。最小磨损率出现在20N载荷、1500m距离处。
       当一个因子的效应依赖另一个因子的准级时,可以用交互作用图来显示其交互作用;图中的平行线则表示没有交互。线条间斜率差越大,交互程度也就越大。从图三的交互作用图可以看出,磨削距离和组份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磨损率的影响最大。
3.2 变量分析
       ANOVA分析的结果如表四所示。表格最后一列为每个因子对复合材料磨损率的影响比例。


       从表中可以看出,载荷对复合材料磨损率的影响最大,占89.97 %;其次是磨削距离,占5.27 %;组份占据比例最小,为2.84 %。相关的合并误差约1.90 %。
3.3载荷、磨削距离和组份对具体磨损率的影响
       图四可以看出,磨损率随磨削距离增大而减小,随载荷增大而增大。与其他两种组份相比,10 wt%碳化硅填料的G-E复合材料的磨损率相对较低;这是由于材料中填料分布均匀,基体和填料的粘合性较好。


3.4磨损表面形态
       为更好的关联磨损数据,在不同载荷下拍摄磨削试样的SEM照片。图五、六、七分别为G-E材料和碳化硅填料G-E材料磨损表面的SEM特征图,载荷为20N和40N。图五中,G-E材料表面富含树脂层,空隙和碎屑都比较少。树脂层很好的改善了粘结性能和表面整体性。G-E材料的磨料磨损要比GE-SiC材料的磨损严重,这是由于没有碳化硅填料的G-E材料基体较软,受磨削力影响大,硬质磨料和软基体相互接触摩擦引起基体损坏。


       在20N载荷下GE-SiC材料的表面较为光滑,基体损坏较为轻微且粘结较好;在40N载荷下材料表面较为粗糙,这说明磨损随载荷增大而增大。
       图六中5%碳化硅填料的G-E材料显示出颗粒状断裂特征和较浅深度的表面波纹,这是由硬质碳化硅颗粒和柔软的环氧树脂基体结合带来的脆性所致。基体表面光滑,局部区域出现空白,这是由于磨削距离和载荷增大导致精细磨料破碎所致。
       图七中10%碳化硅填料的G-E材料显示出颗粒状断裂特征和深度更加浅的表面波纹,这说明由硬质碳化硅颗粒和柔软的环氧树脂基体结合带来的脆性更加明显。
4.结论
       磨损率随载荷增大而增大;随磨削距离增大而降低。10%碳化硅填料的G-E材料耐磨性能要比其他两个类型的材料要好。
       根据ANOVA分析,载荷对耐磨性影响最大,占89.97 %;磨削距离对其影响占5.27 %,其次是材料组份,占2.84 %。
       G-E复合材料的磨损表面说明出现了严重的基体损坏;而碳化硅填料GE材料的表面磨损则比较轻微,这是由于碳化硅硬质颗粒相存在的缘故。(编译:中国超硬材料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超硬材料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河南远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超硬材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超硬材料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371-67667020

延伸推荐

金刚石铜复合材料,新专利公布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广州众山增材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铜合金粉末及用其在金刚石铜复合材料上进行嫁接3D打印的方法”的专利,公开号CN120555820A,申请日期为20...

日期 2025-09-04   行业专利

湖南大学团队:金刚石表面构建SiC层,突破复合材料散...

随着电子器件不断向小型化、高功率方向发展,芯片和功率模块的散热问题日益突出。高导热封装材料成为电子产业的关键瓶颈之一。在众多候选材料中,金刚石/铝(di...

日期 2025-08-28   超硬新闻

金刚石金属复合材料未来大有可为

随着5G通信、人工智能、新能源电动汽车及航空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芯片级和模块级电子设备向着微型化、多功能化、高功率密度方向发展,极大地增加了电子设备的热...

日期 2025-08-14   超硬新闻

中南大学突破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热管理瓶颈:高导热、低...

高性能计算芯片的多功能集成和小型化推动了自动驾驶、人工智能、6G通信等前沿半导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但这一进步也同时加剧了热管理挑战;虽然金刚石增强铜基体(...

日期 2025-08-12   超硬新闻

中南大学在激光增材制造金刚石复合材料研究取得新突破

结构-功能一体化是提升金刚石超硬工具加工性能的关键发展方向。增材制造技术突破了传统粉末冶金的构型限制,为复杂形状金刚石复合材料制品的精密成形提供了新途径...

日期 2025-08-04   超硬新闻

破界·导热:金刚石非金属复合材料

金刚石因其极高的热导率(约2000W/(m・K))成为高热导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相,但传统金刚石-金属复合材料存在界面润湿性差、材料密度高等问题。近年来,...

日期 2025-07-30   超硬新闻

金刚石复合材料:多维性能突破与应用创新

金刚石作为自然界硬度最高的材料,其独特的晶体结构和物理特性(如高热导率、宽禁带、高耐磨性)使其在尖端科技领域备受关注。然而,单一金刚石材料在复杂工况下存...

日期 2025-07-15   超硬新闻

突破加工瓶颈:高温层压法制备高导热、高稳定金刚石/铜...

随着集成电路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子设备的集成化和轻量化愈发重要。然而,这一趋势也导致热量产生显著增加,给满足性能要求带来挑战。因此,电子设备中的...

日期 2025-07-02   超硬新闻

美国公司Coherent推出金刚石-碳化硅复合材料 ...

Coherent发布新型金刚石-碳化硅(diamond-SiC)复合材料,其各向同性导热系数超800W/m·K,是铜的两倍,且热膨胀系数与硅高度匹配,可直接集成于半导体器件。该材料...

日期 2025-06-18   超硬新闻

武汉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超硬金刚石复合材料的放电等离...

超硬金刚石复合材料的放电等离子烧结低压制备关键技术关键词:超硬金刚石复合材料、放电等离子烧结、粉体化学气相沉积1、技术领域:超硬材料2、应用行业:切割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