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超硬材料行业上市公司业绩披露完毕,行业整体呈现明显分化态势。
受全球经济波动及下游需求结构性调整影响,上半年超硬材料市场需求量下降。在11家公布半年报的超硬材料上市企业中, 10家企业净利润大幅下滑,占比超过八成。
一、行业整体承压,超八成企业净利下滑
被誉为“工业牙齿”的超硬材料,其制成的各类高性能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工业等多个关键领域。然而,2025年上半年,这一行业正面临严峻挑战。
七家企业营业收入虽然增长,但净利润表现却不容乐观。中兵红箭、国机精工、黄河旋风等企业营收有所增长,但惠丰钻石、力量钻石、黄河旋风、四方达等10家企业净利润大幅下滑。
力量钻石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42亿元,同比下降36.43%;净利润同比骤降82.52%,仅为2591.42万元。惠丰钻石业绩更为惨淡,净利润为-1008万元,同比下滑244.93%。
现金流方面,11家企业中,有6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值,显示出在经营活动中面临一定的资金压力。中兵红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93亿元,同比下降17.4%。
二、产能过剩成为业绩下滑主因
河南工业大学高新产业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首席科学家栗正新指出:“对于大部分超硬材料企业业绩下降,主要原因是产能过剩”。
超硬材料一半的产品用于大理石、花岗岩、钢筋、水泥等与房地产业相关的领域,而一些企业还在继续扩张,造成了产能过剩、价格下降。
中兵红箭在财报中表示,超硬材料行业呈现分化态势,传统工业领域用金刚石产品市场进入周期调整阶段,量价承压明显。
中兵红箭下属企业中南钻石的超硬材料业务主要包括人造金刚石、培育钻石、立方氮化硼等产品。上半年,该项业务营收8.19亿元,占中兵红箭总营收的37.35%,相比去年同期的10.08亿元和53.94%的占比,下滑明显。
三、培育钻石面临巨大市场压力
近年来,多家超硬材料企业依托自身技术优势进军培育钻石领域,并对未来市场寄予厚望。然而,2025年上半年,培育钻石却遭遇了“滑铁卢”。
力量钻石培育钻石业务毛利率下滑78.23%,呈现出断崖式下滑态势。该公司培育钻石、金刚石单晶、金刚石微粉营业收入分别同比下降25.87%、40.9%、46.91%。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企业。惠丰钻石金刚石微粉、金刚石破碎料、其他产品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分别减少24.86%、52.76%、10.53%,毛利率分别减少12.02%、增长8.31%、减少54.11%。
中兵红箭表示,上半年,消费领域培育钻石受印度CVD产能释放冲击,毛坯钻价格持续下探。但美国等核心消费市场需求韧性较强,行业加速向饰品消费领域渗透,整体市场需求上涨。
四、库存高企,资金压力加剧
随着市场需求下滑,超硬材料企业的库存问题也日益凸显。多家企业存货规模巨大,进一步加剧了资金压力。
中兵红箭上半年存货高达28.88亿元,黄河旋风为6.90亿元,国机精工为8.01亿元。这些企业的存货增长主要受到市场需求波动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影响。
面对培育钻石竞争压力,中南钻石柔性调整工业金刚石和培育钻石产能,并形成了“高温高压+CVD两条技术路线”“两个细分领域产品”优势互补的战略布局。
业内专家认为,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如何优化库存结构、提升周转效率将成为企业的重要课题。
五、转型之路:半导体与高端应用成为新方向
尽管行业面临短期挑战,但长期来看,超硬材料行业仍具备广阔发展前景。多家企业正在布局金刚石功能性开发,寻求转型升级。
中科粉研(河南)超硬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建伟表示,金刚石除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外,还在热学、光学、电磁学等领域具有优异性能。
近几年,超硬材料企业积极探索超硬材料的工业化应用,比如CVD金刚石单晶衬底、热沉级金刚石薄膜、光学级金刚石薄膜、电子级金刚石薄膜、金刚石基硅晶圆等。
力量钻石投资建设的半导体高功率散热片金刚石功能材料研发制造项目,已于2025年初建成投产。该项目瞄准行业前沿科技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先进金刚石功能材料关键技术攻关。
对于AI芯片散热用金刚石,沃尔德表示,公司成立专门项目组,开发大尺寸CVD金刚石热沉片,预计2026年上半年推向市场。
六、未来展望:布局金刚石功能性开发,行业前景可期
栗正新表示,超硬材料在热管理系统、电子和量子器件等领域有广阔的前景,但目前受制于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导致市场没有太大的起色。
“用于热管理的铜或者碳化硅产品,都是按公斤销售,而金刚石则是论克拉销售,两者的价格悬殊太大,因此没有太大的竞争优势”。
尽管行业整体面临一定的挑战,但通过技术升级和市场拓展,行业从传统加工向半导体、新能源等高端领域迈进,未来超硬材料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改善。
随着技术不断创新和生产工艺流程升级,金刚石的工业化应用产品价格下降,市场有望迎来大发展。
中兵红箭表示,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联合行业上下游加强协同创新、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动装备升级进程、对内深度挖潜及提质降本等措施,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文章整理自大河财立方及中国超硬材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