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磨料磨具行业处在内需市场偏弱、外贸不确定性增强的复杂局面,为了更好理清行业当前面对的困难挑战,了解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现状,5月12日-17日,受中磨协会陈鹏秘书长委托,由夏学锋副秘书长带队的调研组在广东地区开展了走访工作,广东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和制造业强省,也是我国磨料磨具企业重要的集聚区之一,协会调研组与当地十二家磨企进行了深入交流,充分感受广东地区磨企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脉动。
5月12日,中磨协会调研组来到副理事长单位—珠海大象磨料磨具有限公司,与董事长邹艳玲进行了深入交流。邹董介绍,从1992年成立至今,公司秉承“磨出来的世界品牌”的发展理念,始终贯彻以质量保生存,创新求发展的经营方针。多年来,大象持续打造磨具产业互联网、磨具新材料产业科创、服务型制造供应链三大平台,并充分发挥大象品牌学院的影响力,致力于实现以“产业互联网+新材料”为核心的“3+1”产业结构布局。她表示,品牌和质量共同构建了大象的核心竞争力,在全体大象人的共同努力下,金象、施米德、3K等品牌磨具在各工业行业中均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使用率,目前大象新制造厂区的建设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处在验收阶段,未来公司将在电商拓展和供应链协作方面进一步发力,力争把公司打造成一流的工业级磨料磨具品牌运营服务商。
5月13日上午,调研组一行来到会员单位—珠海邦瑞合成材料有限公司,与全国工商联五金机电商会磨料磨具委员会会长、邦瑞董事长李凯和副总经理魏朝开展交流。李董介绍,邦瑞成立于1992年,作为一家服务树脂砂轮行业三十余年的酚醛树脂企业,公司最大的优势就在于高度的专业性,即针对不同树脂磨具企业的特点做好定制化服务,切实做到了“一厂一策”,并且依托自身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检测设备,帮助客户完成出厂检测工作,实现产品到厂直接入库,助力行业企业提质增效,实现更好的发展。他表示,目前邦瑞加大了技改投入,围绕酚醛树脂产品拓展产业链,并充分发挥集群优势,配套建设了产业园区,吸引优质企业协同发展,预计未来将形成年产值3-5亿的规模化产业矩阵。
随后,李董陪同调研组一行前往位于珠海富山工业园的珠海砂威科技有限公司,与总经理侯春轩一起介绍了砂威的基本情况:砂威科技于今年的4月18日正式投产,公司延承二砂的技术精髓,在深圳市二砂深联有限公司40年技术积累的基础上,融合了新的创新活力,不断砥砺前行。公司厂区面积达4万平方米,总投资1.3亿元,以完善的检测与管控体系,先进的智能化制造生产线,向客户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砂威”牌树脂磨具系列产品。今年公司预计实现产值1.5个亿,并将持续扩大规模,扬帆远航,书写更为俊美的篇章。
5月13日下午,调研组抵达副理事长单位—广东创汇实业有限公司,与总经理杨家联、常务副总经理杨沛杰进行了座谈,杨总介绍,创汇始建于1994年,旗下主导产品“金钻”、“银钻”、“诺玛仕”、“欧士博”品牌磨具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他表示,在市场需求下行的局面下,创汇坚持做好设备升级的工作,有效降低了成本,大幅提升了质量稳定性,二期厂区新增了数个磨具智能化生产车间,充分利用ERP及MES系统实现精益生产,促进两化融合,致力于实现智能无人车间的建设。未来,创汇将秉承“创造磨具新时代”的专业定位,为广大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5月14日上午,调研组抵达会员单位—中山奥拓夫精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杨宁之进行了交流,他介绍到,奥拓夫是一家继承了德国工艺,专注精密切割技术的先进企业。集超薄无网树脂切割片、精密切割设备、专用切削液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产品在金相、新能源汽车、光伏、磁芯、医疗、拉索等细分领域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公司深耕精密超薄无网切割片这一细分领域多年,最薄切片达0.125mm,并且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成功替代了日本的同类进口产品,未来,奥拓夫致力于在更多的细分领域成为隐形冠军,做精密磨切技术系统方案的解决商。
随后,调研组来到会员单位—江门市双益磨具有限公司,与董事长赵汝益举行座谈。他介绍,双益成立于1992年,主营以石材加工为代表的硬脆材料抛磨用磨具产品,公司始终将“成为世界一流的磨抛工具领头羊”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针对不同类型的石材抛光需求,研发了多款金属、树脂、陶瓷磨块产品,他表示,面对当前国内房地产市场需求下行压力增大与逆全球化趋势加剧,双益采取了品质升级和加快出海的竞争策略,在海外多个国家设置前置仓,与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等国家的先进产品同台竞技,不仅稳定了企业的销售份额,也倒逼自身做好产品结构升级,为全球客户提供最具性价比的抛磨产品。
5月14日下午,调研组进入会员单位—广东钱盛新材料有限公司,与总经理朱玻开展交流。朱总介绍,钱盛成立于2023年,前身是成立于2001年的东莞市天盛玻璃纤维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玻璃纤维制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作为一家专业制作玻璃纤维网片、网盖、隔片、网格布、平纹布、铁氟龙的企业,公司非常重视产品的质量管控,采用优质的原材料和成熟的工艺体系,确保每个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公司搬迁至开平新厂区后,将进一步通过技术改进和管理赋能做到提质增效,争取实现年产值过亿的目标,为树脂磨具客户提供最具优势的玻璃纤维产品。
5月15日上午,调研组抵达了会员单位—佛山星光磨料磨具有限公司正在紧张施工的新厂区,与广东省五金磨具行业协会执行会长、星光总经理李国明举行了座谈。李总介绍到,星光主营各型号的黑、绿碳化硅粒度砂、微粉,历时四年投巨资打造的新厂区建设工作目前已经进入尾声,月底将开启试运行,新产线采取国内先进的设备工艺,且具备酸碱洗资质,投产后每年将为行业客户提供高档酸洗碳化硅磨料产品13000吨,未来,公司将加大开拓海外市场的力度,并投入纳米级高纯碳化硅的研发生产工作,以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星光现场,调研组与广东省五金磨具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宋超、执行会长李国明、监事李俊甫、副会长沈中兵及执行秘书长肖美玉等开展了深入交流,双方互相介绍了自身协会的简要情况及近年来开展的重点工作,双方一致认为,面对当前市场需求下行、恶性竞争加剧情况,应正确引导企业在产品结构升级、提质增效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要加大行业自律和先进企业的宣传推广力度,双方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彼此间的合作,共同为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努力。
随后调研组来到会员单位—佛山科创力新材料有限公司,与总经理谭电电进行了交流,他介绍,科创力是一家主营超硬材料制磨块、磨边轮、锯片等产品的工贸企业。公司秉承“坚持不懈、做好产品”的经营理念,做好差异化竞争,主攻海外高端市场,充分利用自身核心工艺技术储备,不断升级迭代产品类型,制造高性价比的精品磨具,同时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售后技术团队,为客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实时跟踪服务,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5月16日上午,调研组抵达副理事长单位—爱克太尔(广东)有限公司,受中国区总裁边国民委托,PO市场营销总监曹颖介绍了太尔发展情况,作为一家深耕化学品和建材领域的跨国集团型科技企业,爱克太尔承接了来自欧洲和日本的技术体系优势和质量控制系统。太尔广东目前有园区和江滨两个厂区,总占地面积120亩,可年产24万吨酚醛树脂,“持续改进,不断创新”是公司对客户的永恒承诺,公司设有研发试验中心,依托先进的研发检测设备,为客户不断提供具备高性能绿色环保的酚醛树脂产品,同时,爱克太尔也将2050年实现碳中和列入到发展目标中,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5月16日下午,调研组抵达了东莞金利威磨料磨具有限公司,与全国工商联五金机电商会磨料磨具委员会执行会长、董事长方洁东进行了交流,他介绍,金利威成立于1998年,专业生产各类树脂砂轮,旗下自有“金利威”“利工”“铁威”等品牌,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从创业伊始,就明确了不与他人拼规模,而应该和他人拼团队的策略,依靠一支团结一心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站稳了脚跟,他表示,虽然当前市场需求下降的压力在增大,但是金利威凭借优异的品质和拼搏的精神,不断做好产品升级工作,确保了自身稳健的发展态势。
5月17日,调研组抵达本次行程的最后一站—会员单位珠海大白鲨磨具有限公司,与董事长张朋友进行了交流,大白鲨是国内树脂砂轮行业的规模企业之一,公司成立于2001年,设有3.2万平方米生产基地,主营“大白鲨”牌系列树脂磨具产品及其原辅材料,表示,当前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对于企业而言,已经不是“不进则退”的问题了,而是“进慢则退”,大白鲨有着深厚的技术储备和高度自动化的生产设备,并且还在不断迭代升级,确保能为客户提供符合需求的高性价比产品。他认为,大白鲨发展到今天,依靠的是诚信和品质,做企业就和做人一样,要有舍有得,实现双方共赢,才能走得长久。
一周时间里,中磨协会调研组与企业就市场现状、技术研发、企业管理、未来规划等问题进行了坦诚、有效、深入的交流,夏学锋向企业领导转达了陈鹏秘书长的问候,同时,也针对当前市场需求下降、内卷加剧等企业关注的重点问题表示,当前国内传统产业需求萎缩、国际贸易壁垒增厚,企业应保持谨慎乐观的心态,认识到我国磨料磨具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极强的不可替代性,同时,要坚持做好提质增效的工作,根据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售前与售后服务力度,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用差异化发展解决内卷式竞争。
通过本次调研可以看到,作为中国制造业重镇-广东地区民营磨企的发展势头喜人,总体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是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广东地区企业在设备升级的工作上敢于投入,有效降低了用工成本,提升了产品质量稳定性,特别是当地不少企业结合厂区特点,合理布局生产线,按需分批迭代工装设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是差异化竞争优势凸显,调研中看到了不少小而美的企业,它们依靠自身的特色产品,在下游细分领域保持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抢占了很多原先依赖进口产品的高端市场,让自身在高端产业链中占据了关键节点。
三是产业链协同发展成为区域主旋律,当地企业之间保持了良好的协同关系,上下游企业相互间协作默契,能够根据双方特点进行互补,在信息共享和良性竞争层面也形成了较好的共识,使得大家能够团结一致应对外部挑战。
通过本次调研,协会看到了广东地区磨企在新质生产力构建过程中的智慧与勇气,各个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开展转型升级工作,未来我们将持续做好服务工作,助力行业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