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超硬材料网  | 免费注册
远发信息: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
手机资讯手机资讯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郑州华晶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

金刚石金属复合材料未来大有可为

关键词 金刚石金属复合材料|2025-08-14 11:43:01|来源 金刚石材料
摘要 随着5G通信、人工智能、新能源电动汽车及航空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芯片级和模块级电子设备向着微型化、多功能化、高功率密度方向发展,极大地增加了电子设备的热量积累,使元器件的热流密度持...

       随着5G通信、人工智能、新能源电动汽车及航空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芯片级和模块级电子设备向着微型化、多功能化、高功率密度方向发展,极大地增加了电子设备的热量积累,使元器件的热流密度持续攀升,散热问题成为制约电子技术进步的瓶颈。 

       电子封装材料作为半导体芯片与集成电路连接外部电子系统的重要桥梁,其直接决定着芯片计算能力的发挥程度。从而影响整体电子器件的性能水平,因此成为电子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关键材料问题。 

       1、金刚石/金属复合材料

       传统的Invar、Kovar合金热导率低,钨铜、钼铜合金虽然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但热导率低、密度高,而金属基复合材料能够将金属良好的导热性与增强体的低膨胀系数结合起来,且材料性能具有可调控性,是一种常用的热管理材料。 

热管理电子封装材料的性能 

       image.png

       金刚石,一种稳定的共价键立方晶系晶体,因其均匀且高度有序的结构,不仅赋予了它超高的硬度和稳定性,还赋予了它卓越的热导率,高达2000W/mK,远超传统导热材料。尽管金刚石具有这些优异性能,但高成本和脆性等问题限制了其单一应用。因此,通过与金属等材料的复合,既保留了金刚石的优异性能,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实用性,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目前,金属基金刚石复合材料主要有金刚石/铜、金刚石/铝和金刚石/镁复合材料等。 

       (1)金刚石/铜:铜基体本身具有优良的热传导性能,在电子器件的热沉材料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市场,能够有效驱散热量,使设备维持低温运行状态,确保电子元件稳定工作。

 image.png

金刚石/铜复合材料,来源:元素六

        (2)金刚石/铝:通过合适的制备工艺,金刚石颗粒与铝基体之间可以实现良好界面结合,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同时铝的密度较低,有利于减轻整体结构的重量,适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热管理场合中。 

       (3)金刚石/镁:与铝基体相比,镁基体复合材料的密度更低,同时强度也略胜一筹。但是金刚石与镁的热膨胀系数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导致复合材料在温度变化时产生热应力,目前该复合材料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2、制备方法

       金刚石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很多,传统方法如高温高压烧结法、真空热压烧结法、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法、熔渗法等,新型方法如增材制造等。 

(1)高温高压烧结法

       高温高压烧结法,通过高温高压下的烧结过程,使粉末状原料的颗粒之间发生相互扩散、熔解、再结晶等,最终形成致密的晶体结构。该方法易制备出高强度、高导热、耐高温、耐摩擦的金刚石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但存在难度大、成本高、技术要求高等问题,可通过控制工艺参数来获得物理性能更好的复合材料。

 image.png

高温高压烧结法示意图 

       (2)真空热压烧结法 

       真空热压烧结法具有设备简单和烧结工艺易操作等优点,其基本原理是将粉末置于高温高压的真空环境中,在温度和压力作用下,使样品发生塑性变形而烧结成形。

image.png 

热压法工艺流程示意图 

       真空热压烧结法可以实现对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的精确控制,便于获得导热率更高的复合材料,且制备的复合材料通常具有优异的均匀性、良好的界面结合性能、较高的材料密度等,但也存在制备设备昂贵、制备周期长、生产效率低等缺点。 

       (3)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法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法通过低压电流以较高温度对原料表面进行连续加热,利用等离子体特性实现烧结,其原理是通过电导热、电磁热、电离子热等来实现快速烧结,烧结效果好,原料利用率高,且能耗低、成本低。不过,采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法时,较难实现对金刚石金属基复合材料结构的精确控制,通常颗粒尺寸较大,分布不均匀,在复杂形状、大尺寸部件的制备方面存在较大限制。 

image.png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法制备金刚石/Cu复合材料

       (4)熔渗法 

       熔渗法是通过高温使金属基体处于熔融状态,利用毛细作用或外加压力使基体与金刚石结合的工艺过程。熔渗法可以通过调整熔体的成分和参数来实现对复合材料成分、微观结构的精确控制,因而能得到界面结合强度较高的金刚石金属基复合材料,能够承受较大的拉剪应力,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5)增材制造 

       增材制造(AM),俗称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粉末、液体、丝材等为原料,基于零件的三维模型,逐点-逐线-逐层堆积的材料成形技术。目前报道的用于制备金刚石/金属复合材料的增材制造技术主要基于粉末原料,包括激光选区熔化、激光熔覆、冷喷涂等,为金刚石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造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机遇。

 image.png

激光选区熔化成形复合材料示意图 

       3、界面改性

       金刚石与金属基体之间的界面相容性较差,声子在界面处散射严重,导致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受限,界面改性设计是改善界面结合、降低界面热阻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金刚石/金属复合材料的热物理性能,可以通过以下界面改性技术实现:

 

image.png

不同界面改性制备的金刚石/金属复合材料热导率图 

      (1)增强界面结合强度 

       制备工艺优化:通过调整复合材料制备的温度、压力、时间等工艺参数,可以提高金刚石/金属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增强界面结合,进而提高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和抗弯强度。 

       改变金刚石颗粒表面状态:通过改变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化学状态影响金刚石/金属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和吸附性能等。 

      (2)引入界面过渡层 

       基体金属合金化:向基体中加入适量合金元素能够产生较强的内界面吸附,有效降低液态合金内界面张力。 

       金刚石颗粒表面金属化:利用化学镀、真空微蒸发镀、盐浴镀及磁控溅射等工艺在金刚石表面镀覆金属层的方式降低表面张力促进润湿。 

       引入功能性过渡层:在金刚石与金属基体之间引入一层或多层过渡层材料,如碳化物(如TiC、WC)、氮化物等。这些过渡层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能够有效地减少声子在界面处的散射,提高热导率。 

       4、小结

       金刚石/金属复合材料通过融合金刚石的极限导热性与金属的工艺适应性,已成为突破下一代电子器件热管理瓶颈的关键材料。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金刚石散热材料的成本正在逐渐降低,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未来,金刚石/金属复合材料有望在高性能计算、5G通信、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AI产业链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来源

[1] 陈贞睿等.高导热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进展

[2] 杜小东等.芯片用金刚石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3] 李诗怡等.增材制造金刚石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应用(上)

[4] 王辉等.增材制造金刚石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5] 祝平等.金刚石/金属复合材料界面改性研究进展

[6] 张静龙.高导热金刚石/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结构对界面热导的调控机制研究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超硬材料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河南远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超硬材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超硬材料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371-67667020

柘城惠丰钻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联合精密材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