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超硬材料及相关产业链上市企业陆续披露业绩。整体来看,行业仍处在市场波动与新兴应用拓展并存的阶段,各家公司在传统业务支撑与新领域探索上呈现不同路径。本文聚焦近两天陆续发布半年报的五家企业:国机精工、黄河旋风、恒盛能源、奔朗新材、三超新材。(注:排名不分先后)
国机精工:营收大幅增长,双主业优势凸显
国机精工上半年实现营收16.08亿元,同比增长25.14%;归母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降1.69%。总资产78.54亿元,净资产42.95亿元,均较上年末大幅增长。
分板块看:
基础零部件(轴承):收入8.68亿元,同比增长75.99%,其中特种及精密轴承增长81.25%,主要得益于航天、风电需求。
机床工具:收入2.91亿元,同比增长11.51%,以超硬磨具为主,应用于半导体、光伏、汽车等行业。
新材料:收入0.84亿元,同比下降35.12%,金刚石材料与复合超硬材料受下游需求波动影响。
高端装备:收入1.43亿元,同比增长48.30%,部分子业务大幅增长。
供应链管理与服务:收入2.09亿元,同比下降28.22%。
凭借“轴研所”和“三磨所”,国机精工在航天轴承领域市场占有率超90%,研制出国产首台8MW、18MW及全球首台26MW风电主轴轴承;其超硬材料制品也在半导体、汽车、光电等领域实现进口替代。公司目前拥有6家国家级研发机构、950项有效专利(其中发明641项)。
研发投入虽同比下降13.33%至1.27亿元,但公司继续在轴承与超硬材料攻坚,推动成果转化。未来,公司计划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高端产品比重,并提高现金分红比例以回报股东。
黄河旋风:营收增长,持续加大新材料布局
黄河旋风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99亿元,同比增长7.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99亿元,同比亏损进一步扩大;扣非净利润亏损3.00亿元。
报告表示,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及培育钻石价格波动带来压力,尽管采取了降本增效措施,仍未能完全对冲影响。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成本6.58亿元,同比增长19.33%,高于收入增速;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9.91%,财务费用同比增长2.36%。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9930.78万元,同比下降431.15%。
培育钻石价格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持续下行。尤其CVD钻石的兴起,对公司HPHT培育钻石产品形成冲击,使得行业整体景气度承压。
在业务拓展方面,公司设立莲熠钻石(河南)有限公司,切入珠宝首饰消费领域;并与博志金钻合资成立河南乾元芯钻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金刚石散热材料及器件,推动大尺寸金刚石制备和高端封装。研发方面,公司推进“面向高端应用场景的CVD多晶金刚石薄膜开发”,已制备出性能与国外产品相当的多晶金刚石热沉片,表面加工质量更优。未来,公司在光学、热学及半导体领域的应用拓展备受关注。
黄河旋风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多个科研平台,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火炬计划等项目,并在多晶金刚石热沉片等新材料方面取得突破。公司具备完整的超硬材料全产业链优势,产品线齐全,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列
恒盛能源:热电联产业务稳中有升,金刚石产业链加速落地
恒盛能源8月27日发布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收4.63亿元,同比增长17.22%;归母净利润6876万元,同比增长32.72%;扣非净利润5249万元,同比增长8.27%。基本每股收益0.25元,同比增长31.58%。
公司主营热电联产,产品涵盖蒸汽、电力、热水,服务于造纸、纺织、食品、家居等行业,以及居民冬季供暖。报告期内,公司斥资3.15亿元增资控股华大热电,持股70%,进一步强化板块协同。
业务方面,子公司恒鑫电力通过锅炉技术改造,运行周期延长、能耗降低;华大热电并表后,实现营收6798万元、净利润1086万元,协同效应初显。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业务运行稳健,通过精细化管理抵御市场波动。
更值得注意的是,子公司桦茂科技在MPCVD金刚石技术方面已形成从设备、金刚石生长到加工的全产业链。公司建成110KV变电站,既保障了金刚石生长质量,又降低电力成本。其培育钻石产品良品率超过80%,功能性材料产品良品率超过90%,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公司计划进一步拓展消费端与材料端市场,持续提升渗透率。
奔朗新材:主营业务平稳,新业务贡献增长
奔朗新材(836807)上半年实现营收2.90亿元,同比增长6.64%;归母净利润2043万元,同比增长9.48%。毛利率29.39%,提升0.74个百分点。
主营金刚石工具业务整体小幅下降,但毛利率稳步上升。其中,金属结合剂工具收入增长10.07%,精密加工工具收入增长25.08%。新业务增长显著:稀土永磁元器件收入4677万元,同比增长21.33%;加工设备收入1135万元,同比增长634.56%。
公司研发投入1356万元,同比增长22.90%;累计专利126项,其中发明44项,参与制定16项国家和行业标准。旗下多家子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国际化方面,公司在印度、土耳其等地设立子公司及海外仓,提升本地化服务能力。财务状况稳健,总资产12.72亿元,资产负债率26.74%,货币资金3.15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由负转正。
三超新材:光伏业务下行,半导体方向持续投入
三超新材(300554)上半年实现营收1.03亿元,同比下降51.88%;净亏损1275万元,较去年同期收窄35.35%。
受光伏行业波动影响,电镀金刚线业务收入下降64.85%;金刚石砂轮业务则保持稳定,营收同比增长4.27%,毛利率49.84%。子公司江苏三晶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的半导体精密金刚石工具业务延续增长态势,整体业务体量尚小,对业绩贡献有限。控股子公司江苏三芯的光伏硅棒磨倒一体加工中心受行业影响未形成新销售,新设备仍处于研发阶段。
研发方面,公司新增专利8项,累计专利117项(发明32项)。日本研究中心进一步增强半导体工具研发能力。公司同时加强成本管控、应收账款管理和市场拓展,逐步改善盈利能力。公司表示,未来将继续推进产品创新与产能优化,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提升整体竞争力。
最后
从半年报表现来看,行业整体分化趋势延续:部分企业在市场波动中承压,但同时积极推进新业务和新技术;部分企业则通过产业延伸与国际化布局保持稳健增长。未来,随着金刚石材料在散热、半导体、精密加工等新兴领域的应用拓展加快,企业能否在技术和市场上实现突破,将成为未来行业竞争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