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量子信息科学领域,金刚石中的单个氮空位(NV−)中心因其出色的自旋相干特性,成为了构建量子计算、量子网络和高精度量子传感等前沿技术的核心平台。然而,传统的制造方法往往会在金刚石晶格中引入损伤,从而限制了NV−中心自旋相干时间。近期,一项发表在《Chinese Physics Letters》上的研究,由曲阜师范大学的张晓冉、庄新宇以及刘晓兵带领的团队完成,他们通过高温高压(HPHT)退火技术,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实现了单个NV−中心自旋相干时间的重大突破。
1、NV−中心的潜力与挑战
金刚石的NV−中心是一种特殊的点缺陷,由替位氮原子相邻的碳空位构成。它具有出色的自旋相干时间、光学稳定性和精确的可寻址性。然而,NV−中心的自旋相干性能易受晶格畸变和局部应力影响。传统制造方法,如离子注入、激光或电子束照射等,虽然能有效产生NV−中心,但会破坏金刚石晶格,导致NV−中心的量子性能下降。
2、高温高压退火的创新应用
研究团队采用高温高压(HPHT)退火的方法,这是一种非破坏性制造高自旋相干NV−中心的新途径。他们发现,在5.5吉帕压力下,金刚石在高温下仍保持热力学稳定性,HPHT退火能有效抑制石墨化,同时促进氮原子和空位的迁移,从而在⟨111⟩生长区界面更易形成NV−中心。研究还表明,HPHT退火能够减轻晶格畸变的影响,从而显著提高NV−中心的自旋相干时间。
3、超长相干时间的实现
实验中,研究团队合成了高质量的IIa型金刚石单晶,并在不同生长方向(⟨111⟩和⟨100⟩)上切割、抛光成平行切片进行特性研究。他们发现,在未经处理的金刚石中,NV−中心主要分布在生长区界面,而内部区域则几乎没有。而在经过HPHT退火处理后,单个NV−中心在金刚石内部区域大量出现。更令人振奋的是,这些NV−中心的自旋相干时间得到了显著提升。在⟨111⟩生长区生长的金刚石中,NV−中心的自旋相干时间(T2)达到了578微秒,而在低应力区域自然形成的单个NV−中心的T2时间更是达到了721微秒,这是目前已知的自然丰度¹³C金刚石中NV−中心的最长自旋相干时间之一。
4、为量子技术铺平道路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在HPHT金刚石中高自旋相干单个NV−中心的形成机制,还建立了一种可扩展的制造方法,并确定了增强NV−中心自旋相干性的关键因素。这些发现为未来进一步提高NV−中心的相干性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也为量子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HPHT处理结合其他应力工程技术,有望进一步提升NV−中心的量子性能,从而推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传感等领域的发展。综上所述,这项研究在金刚石NV−中心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量子技术的实用化和产业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金刚石NV−中心将在量子信息科学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