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这一自然界最坚硬的材料,正以其在尖端科技领域的巨大潜力,引发国内多地产业布局与研发热潮。近期,新疆、郑州、湖南三地接连传来重要进展,从产能建设、资本支持到技术攻关,展现了中国在金刚石材料领域加速发展的态势。
新疆:木垒人造金刚石项目,主体工程预计8月底完工
近日,在新疆木垒县工业园区,年产12.55万克拉人造金刚石生产线建设进入冲刺阶段。项目主体工程预计将于8月底全面完工,为9月底至10月初正式投产奠定基础。
记者在项目现场看到,项目办公楼已建至一层;北侧厂房地基浇筑完成,基础稳固;2号厂房正进行钢结构顶部彩钢板铺设封顶作业。项目核心设备已超前到位,110台生产设备已运抵现场,静待安装调试。
新疆臻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史涛介绍,人造金刚石项目依托木垒资源优势,通过引进顶尖科研力量、汇聚行业人才及持续研发投入,致力实现技术领先、品质卓越和绿色低碳目标。
该项目总投资4.7亿元,将采用国际先进的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工艺进行生产。该技术具有高效环保、低成本、大尺寸生产优势,可实现高纯度金刚石单晶的规模化生产,产品质量可达国际先进水平。
据了解,高纯度人造金刚石将应用于高精度机械加工工具、半导体、大功率激光器件、航空航天光学窗口、核电探测器及量子通信芯片等尖端领域。该项目建成后,不仅可填补区域产业空白,更有望提升我国在人造金刚石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郑州:设立8亿元超硬材料基金
据郑州高新产投集团,近日,郑州高新产投基金与河南投资集团、河南资本集团等省级平台公司携手打造的高新区首只超硬材料子基金——“河南超硬臻材股权投资基金”正式设立,标志着省地资本协同赋能区域主导产业的创新实践迈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天眼查显示,上述基金出资额为8亿元。
该基金由河南投资集团汇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围绕区域战略新兴产业布局,投资方向聚焦超硬材料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同步延伸至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材料、高端化工新材料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赛道,将发挥国有资本引领作用,实现省级创新资源与高新区深厚产业基础深度融合,助力产业链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形成“省级资本引导、区域产业落地”的协同发展闭环。
湖南:三家企业入选2025年度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
近日,湖南省科学技术厅对2025年度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拟立项项目进行了公示。在此次公示中,三家企业所申报的金刚石相关材料项目成功“突围”,跻身重点研发项目拟立项之列,以下是部分截图:
“超宽禁带半导体金刚石 CVD 制备与掺杂技术研发”项目的负责人为曹晓君,牵头申报单位是湖南良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生产经营CVD培育钻石及半导体材料,并在该领域实现了设备制造和产品生产的垂直整合;
“高性能低成本金刚石铜材料制备研究与芯片封装应用开发”项目的负责人为伍水平,牵头申报单位是湖南新锋先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源起为中南大学气相沉积技术与薄膜材料研究室,主要通过气相沉积技术从事半导体材料、生态健康材料、光电声热力功能材料的研发生产和应用;
“高性能低成本金刚石铜材料制备研究与芯片封装应用开发”项目的负责人为王志勇,牵头申报单位是长沙博朗思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专注于金属基复合材料研发与生产,核心产品包括新能源IGBT铜铝复合带材等,2024年获评湖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旨在解决制约湖南高新技术、现代农业、社会发展等领域的关键核心共性技术及“卡脖子”技术,采取前资助方式,单个项目支持额度为50万元至150万元。
最后
从新疆木垒的产能建设即将收官,到郑州大手笔设立产业基金提供资本动能,再到湖南三家企业聚焦核心技术攻关获得省级重点支持,中国金刚石材料产业正呈现出多点开花、协同并进的蓬勃发展势头。这些布局不仅瞄准了当前半导体、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的迫切需求,更着眼于量子通信、大功率器件等未来科技制高点。随着产能释放、资本注入和技术突破的叠加效应显现,中国在全球金刚石材料产业链中的地位与竞争力有望实现显著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