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推动下,河南省与哈密市创新建立了“政府+商(协)会+企业”的三方联动机制,共同搭建的豫哈零碳科技产业援疆平台取得显著成效。截至今年6月底,该平台已为哈密引入投资近百亿元(99.8亿元),其中金刚石产业跨省协同项目是代表性成果之一。
人造金刚石产业的育晶环节耗电量巨大。在传统模式下,高能耗常制约着产业规模扩张和成本控制。豫哈合作创新性地采用了“哈密育晶+河南深加工”的协同模式。
在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部新兴产业园,入驻豫哈零碳产业园的河南援疆企业——哈密云景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线已进入调试阶段。该公司依托哈密的电价优势和区位条件,开发出四大类28款石墨烯产品。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在乌鲁木齐、喀什、伊犁等地已有大量订单,项目全面投产后,年产值预计达10亿元,可带动200人就业。
依托河南在金刚石领域的技术积累和研发优势,在郑州航空港区建设了金刚石刀具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河南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针对金刚石材料的深加工技术和创新应用展开研究。他们将哈密生产出的金刚石晶体进一步加工成高附加值产品,如高端金刚石刀具、半导体芯片基板等,形成了从原料生产到高端产品研发制造的“西产东研”产业闭环。
为深度融合河南的技术优势和哈密低廉的工业用电成本,豫哈零碳科技产业援疆平台引进了河南省新材料投资集团、国机金刚石(河南)有限公司、许昌清碳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这些企业将前端高耗能的育晶环节放在哈密以降低成本,将后端技术研发、产品深加工和市场应用环节放在河南,旨在形成两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哈密布局的45亿元育晶基地,是金刚石产业跨省协同发展的成功实践。它不仅优化了产业资源配置,推动了产业升级,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目前,豫哈合作已从能源领域拓展到文旅、农业等多个方面。随着更多“零碳”项目的落地,哈密不仅成为新疆能源转型的示范区,也构建起东西部协同发展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