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严禁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等传统产能,推动行业从“重规模”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转型。该方案聚焦建材行业发展关键痛点,在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领域,为先进陶瓷、超硬材料、石墨/萤石关键矿种等划定了清晰的发展路径。随着政策红利释放,这些领域将迎来怎样的发展机遇?
《工作方案》并非简单地“一刀切”限制传统产能,而在于搭建起多部门协同治理框架,通过打通产能调控、资源管理、环保约束与终端市场需求的壁垒,旨在系统性破解长期制约行业发展的“供需失衡”难题。在供给端,政策正主动引导要素资源从传统建材的同质化竞争领域退出,向绿色建材、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等新赛道集中。
具体到先进陶瓷领域,其作为关键战略材料,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耐高温等优异性能,是航空航天、半导体等高端制造业的关键材料。但“烧结能耗与成本控制、复杂异形件成型精度不足”长期以来都是其行业痛点,制约着其更广泛的应用。《工作方案》明确支持建材大省因地制宜发展先进陶瓷,推动关键技术和产品攻关,这为技术突破和应用拓展提供了契机。值得注意的是,在研发层面,国内科研机构已在先进陶瓷制备技术方面取得进展,例如开发控制电场烧结技术以改善大尺寸陶瓷样品的制备难题,为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超硬材料方面,国内已形成高温高压法与化学气相沉积法技术双轨发展格局,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单晶产量居世界首位。但目前超硬材料产业正面临从传统加工工具向“终极半导体”等战略新材料领域转型的关键时刻。《工作方案》要求加快超硬材料等补短锻长,并支持开展功能性金刚石等中试平台建设,正是瞄准了这一升级方向。此外,超硬材料在半导体、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应用潜力巨大,但如何实现高质量、大尺寸金刚石制备等关键技术突破,仍是实现产业跃升必须面对的课题。
石墨、萤石等关键矿种,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性资源。但这些矿产的开发同时面临着绿色转型与资源高效利用的双重挑战。今年5月,首个《石墨和萤石单位产品能耗消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预计将推动全行业能耗强度下降15%以上,对绿色转型提出明确要求。《工作方案》提出培育这些特色优势资源产业,旨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升我国对关键矿产资源的掌控力。
总体看来,在《工作方案》的指引下,先进陶瓷、超硬材料、石墨/萤石关键矿种等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领域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随着“好房子”建设、城市大规模更新、工业领域升级以及居民终端消费的潜力释放,将为这些新材料细分赛道提供持续增长的市场空间。政策布局之外,市场力量也在悄然涌动,河南、湖南等地已形成超硬材料产业集群,江西、山东等地在先进陶瓷领域各有优势,未来的竞争格局将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