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4(也称为Ti-6Al-4V)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钛合金,无论是传统锻造/铸造还是增材制造(3D打印)和粉末冶金领域。当它以金属粉末形式存在并用于增材制造(如SLM、EBM、DED)或粉末冶金工艺(如MIM、热等静压)时,其性能与传统的锻件或铸件相比,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因工艺特点带来的差异。
以下是TC4金属粉末及其制成的部件的主要性能特点:
优异的比强度:
TC4粉末成型后,其密度可以接近理论密度(通常>99.5%),因此保持了钛合金高强度的特性(抗拉强度通常在900 MPa以上,屈服强度在800 MPa以上)。
同时,钛合金的密度较低(约4.43 g/cm³)。
这种高强度与低密度的结合,使其具有极高的比强度(强度/密度比),是航空航天、汽车轻量化的理想材料。
良好的延展性和韧性:
良好的耐腐蚀性:
生物相容性:
高温性能:
较低的弹性模量:
非磁性:
工艺相关的性能特点(粉末冶金/增材制造):
各向异性: 增材制造过程中逐层熔化的特性,可能导致部件的力学性能(尤其是拉伸强度和延伸率)在建造方向(Z轴)和垂直于建造方向(XY平面)上存在差异(各向异性)。热处理可以部分消除这种差异。
微观组织: 快速冷却会导致形成细小的针状马氏体α'相(As-built状态),这提供了高强度但降低了延展性。通过后续热处理(退火、固溶时效)可以转变为更平衡的α+β双相组织,优化综合性能。
内部缺陷: 粉末工艺(尤其是增材制造)中可能引入气孔、未熔合等内部缺陷。这些缺陷会显著降低疲劳强度和断裂韧性。热等静压处理是消除这些缺陷、提高致密度和疲劳性能的关键后处理步骤。
表面粗糙度: 粉末床熔融技术(如SLM/EBM)直接成型的零件表面通常较粗糙(“阶梯效应”),可能影响疲劳性能,通常需要后续机加工或表面处理(如喷砂、抛光)。
粉末特性: 粉末的流动性、球形度、粒径分布(通常15-45微米或53-150微米)、氧含量等直接影响打印工艺稳定性和最终部件性能(特别是疲劳和延展性)。高纯度、低氧含量的球形粉末是保证性能的基础。